行業調整促業績分化 船舶企業訂單集中度提高
金融危機以來,船舶全行業面臨調整。這一輪調整給船舶行業帶來了深遠的結構化影響,船舶行業呈現顯著分化趨勢。船舶企業的訂單集中度日益提高,大型船舶企業和中小船舶企業的經營狀況分化日益明顯。
船舶企業訂單集中度提高
據中國船舶工業協會《2011年上半年船舶行業經濟運行分析》統計,2011年上半年,我國新承接船舶訂單2,160萬載重噸,同比下降9.2%。統計范圍內約有半數企業沒有接到訂單,重點監測的43家船舶企業中也有10家沒有接到訂單,船舶訂單更加向綜合實力強、船東質量較好的大型船舶企業集中。從船舶企業的上市公司來看,經營狀況同樣呈現分化趨勢,喜憂參半。
中國重工(601989)上半年造船完工量達到540.4萬載重噸,較2010年同期增長41.6%,遠高于船舶行業整體4.4%的同期增長率;船舶開工477.9萬噸,較2010年同期增長7.67%,再創歷史同期新高;新接民船訂單320萬載重噸,合同金額達86.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69.25%。截至2011年6月30日,公司手持船舶訂單2437萬載重噸,已排產至2014年,給未來公司業績的持續增長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相比之下,其他船企的經營業績略顯平淡。中國船舶(600150)上半年完工交船24艘,377萬載重噸,噸位數同比減8.76%;承接新船訂單8艘,63.82萬載重噸,累計手持船舶訂單104艘,1785.97萬載重噸;據廣船國際(600685)上半年造船完工10艘,新獲造船訂單7艘,28.4萬載重噸,累計手持造船合同訂單46艘,195.91萬載重噸。
軍工海工助推船企發展
在船舶市場調整的過程中,大型船舶企業通過業務組合調整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來自造船業務的壓力。從大型船舶企業上市公司的財報來看,軍工業務與海洋工程業務是兩個重要支柱。
中國重工是我國海軍艦船裝備產品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其軍工業務包括:"艦船用柴油機及部件、艦載武器發射裝置、艦艇用導航設備、艦艇用通訊設備、軍用加固計算機、艦艇用傳動裝置"等,還包括"水面艦艇、核潛艇等核心軍工業務除總裝外的下料、分段、舾裝,上游的艦船裝備、艦載武器,以及部分非核心艦艇建造"等業務。201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軍工收入占比達11.8%??紤]到軍工業務利潤的穩定性和持續性,無疑這將成為中國重工未來年度應對船舶市場調整的重要支柱。
中國船舶、廣船國際無一例外地都同時選擇了海洋工程業務作為應對船舶市場調整的重點突破口。
與造船業類似,中國在海洋工程裝備的建造上同樣有著人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的優勢,建造基礎設備已經具備一定規模,預計全球造船產業向中國轉移的進程將再一次在海洋工程產業上演,中國將成為未來全球海洋工程裝備的建造中心。繼2009年中國重工為美國NOBLE公司建造的NDB第六代3000米深水半潛式深海鉆井平臺成功交付之后,2011年中國船舶也向中國海油總公司成功交付了3000米深水半潛式深海鉆井平臺。這代表著中國海洋工程業務最高技術能力已經可以參與國際海洋工程領域的競爭。2011年上半年財報顯示,中國重工的海洋工程接單量呈現了爆發式的增長,新接海洋工程平臺訂單5座,合同金額達45.73億元。中國船舶今年新簽訂了2座自升式鉆井平臺訂單。
對大型船舶企業來說,在船市調整過程中,軍工業務與海洋工程業務將成為其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業務發展重點,而且這兩塊業務的盈利狀況也將構成其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的盈利支撐點。